close

有趣的經濟效應( Economic Effects

 



經濟現象與景氣榮枯的背後,都有非常複雜交錯的應果關係,許多經濟與社會學家窮其一生從大量數據中試圖找出這些因果關係,作為經濟預測的依據,或社會現象解析的。大多數的應果關係,都是採用了非常複雜的數學運算,非一般大眾所能瞭解。但是也有一些經濟社會學家,從非常淺顯易懂的事例中,推演出有趣而且也能反映事實的經濟效應。以下是濟濟個有趣的「經濟效應」。

 

  •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

    從眾效應又被稱為「跟尾狗效應」,也就像是跟在別人身後的狗一樣,自己不會作出決定。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片語jumping on the bandwagon就代表了「進入主流」。

     

    在經濟學裏,「從眾效應」影響需求和偏愛之間的互動[。受從眾效應影響下,當購買一件商品的人數增加,人們對它的偏愛也會增加。在證券交易市場中,從眾效應可以使一隻證券短時間內提升至一個不合理水平。

     

    從消費市場觀察,消費者總是盲目追隨別人選。用餐的人經常傾向於光顧門庭若市的餐館,哪怕那需要等待和排很長時間的隊;而不去選擇沒人或人氣稀疏的餐館,即使那裡有更多的空餘座位。

     

  • 眼鏡蛇效應(Cobra Effect

    眼鏡蛇效應一詞指的是針對某問題的解決方案,反而使得該問題惡化。這個效應源於英國殖民印度時期。因為眼鏡蛇出沒傷害人畜,英國政府為降低眼鏡蛇的危害,因而頒布法令對出示眼鏡蛇死屍者,給予賞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印度百姓為了領取賞金,不去捕蛇反而開始養殖眼鏡蛇。英國政府意識到這種情況而取消賞金,養殖者無利可圖把蛇都放生了。放出去的蛇繼而大量繁殖,結果眼鏡蛇數量反而上升。

     

    「眼鏡蛇效應」現在被用於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政策,造成治絲益棼的惡果

     

  • 口紅效應Lipstick Effect

    「口紅效應」是指美國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期,大眾消費能力減弱,買不起高級奢侈品,卻願意花更多錢購買商品價值低但品質與品牌價值較高的商品,導致像口紅之類的化妝品銷量反而上升。據說在911恐怖攻擊之後,消費市場也有類似的現象。因此口紅銷售量的消長成為經濟榮枯的指標。

     

  • 溫布頓效應(Wimbledon effect

    溫布頓效應是指在英國舉辦的全球網球界視為最高殿堂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s),得到冠軍的絕大多數是外國選手,而非英國選手。從1936年弗雷德·佩里(Frederick John Perry)奪冠後,直到2013年安迪·穆雷(Andy Murray)獲得冠軍,才終結了地主國的冠軍荒。

     

    溫布頓效應在經濟學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闡釋。第一種是正面的,表示開放的經濟政策,可以促進一個產業或者國家的國際化。在英國前首相賒契爾(Margret Thatcher)在1980年代推動英國金融自由化,使得英國成為歐洲的金融中心。但是在倫敦金融場上最活躍獲利最多的卻是來自美國的投資銀行。

     

    但是保守的經濟學家,會把因為「溫布頓效應」而將自己市場拱手讓人的現象,視為政府經濟政策的失敗。

     

    溫布頓效應(Wimbledon effect)在日本相撲(Sumo)界發生。相撲是日本最傳統的競技。自從1998年象徵相撲力士最高榮譽的「橫綱」(Yokozuna)為出身日本的若乃花勝(Wakanohana Masaru)獲得後,橫綱的榮銜全部為來自蒙古或者夏威夷的外來力士取得,成為日本人最大的遺憾。

     

arrow
arrow

    張國鴻Fung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